第450章 战争时期的快速发展(2 / 2)
这样的车轮卸力设计,会吃掉一定的威力和射程,但可以在材料和工艺仍旧不成熟的现在、有效保护车轮系统以及炮身。
尽管如此足也够用了,这批火龙的射程达到两千五黑奴,就是他们自己的“正式工白人”,每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也在十五小时。
肯定不会有平白无故的成功,或者说成功绝非偶然。大宋相对就有些懒散,现在大雱制定的国企十二小时工作制,已经开始被一些秀才文人评击,血汗工厂等字眼开始出现了。所以相比那几个大流氓帝国,这绝逼是维稳和宣传工作的缺失,仍旧不够猥琐。
必须趁这个时机,趁十几贯一里还修得起的时候,修建出最多的铁路来。
另外,以前机械厂和冶炼厂积累下来的“发展建设基金”,除了用于扩产外,大雱已经宣布投入研发新的运输船。
这是因为现在大宋的运输瓶颈越来越明显,许多主线铁路通车不会很快,所以低效的河道运输需要改革,即:蒸汽机推力的大船。
采用风帆和人力的船实在弱爆了。
但这里面临一个问题,就算二代蒸汽机已经做出了有效的小型化,但总体还是较大较重,这种情况下,用于内河的小型船只匹配是不可能的。于是至少要研发千吨级大船。
采用蒸汽机,去掉笨拙又高的风帆,大船的确可以过各地拱桥,但又有个问题,内河情况多数都很浅,大船吃水一定不能深。所以就面临不能使用钢铁、必须用比重0.7的高浮力木材,除此外还只能是“超低吃水、超低重心的平底船”。
在这个时代,宋人造船功底的确是最深厚的。然而,平底船的结构强度方面原本就有缺陷,又需要大吨位承重,还需要和震动较大、推重比还很低的蒸汽机进行匹配。
这就造成了难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攻坚。
坦白说铁船真的好造,甚至成本还低。但木材是另外一个科技树思路,要想造出承重又高效的平底木船来,在轰隆轰隆的蒸汽机驱动下长途运输不散架,那需要非常强大、系统性的木材工艺的功底。
好在么大宋造桥造船的技术绝对是领先于时代的,民间存在大量有木工底子的人,就像当时在抚宁县老罗爹造的那把椅子展昭踩不散架一样,现在需要投入经费,把这些技工人才尽可能多的收罗在机械工业局这个大国企中进行储备。
这就是战争中的大魔王的额外工作。
穆桂英、马金偲、陈二狗等人,亲眼看着他于宗城这个简陋寒冷的夜里,审核签署了沈括提交的关于《研发平底机械动力木船w的三个不同方案。
是的三个方案一起上马。
对木材的理解上,老罗爹的思路和沈括有些不同,两人对平底大船的方案有分歧。另外通过张方平的关系,从匠作监的机密中有“偷取”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方案。所以就有了三个方案,王雱允许他们一起进行验证。
张方平老流氓之所以这么积极的找关系去弄匠作监的机密,是为了给北京拉投资,因为此番工业局旗下的造船厂决定建于北京,名称就叫北京造船厂。
“厉害了,大魔王又和老流氓有屁1眼交易了。”
这是宋国民间对造船厂事件的第一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