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一场冬日取暖的全民突围战(1 / 2)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着天幕里考官收银票的画面,脖颈青筋暴起:“徐达,把咱现在的主考官都叫来!朕倒要问问,他们兜里是不是也揣着脏钱!”徐达立刻抱拳:“末将这就去!顺便查查各个考场的守卫,看有没有串通的!”
刘伯温翻着《大明律》补充:“陛下,应在律法里加一条,科举舞弊者全家充军。这样才能震慑住那些胆大的。”
常遇春大大咧咧地插话:“要不考试的时候,让士兵扮成考生混进去?我就不信抓不到现行!”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好!再给每个考场派三个御史,谁敢放水,一并治罪!”
一旁的李善长犹豫着开口:“陛下,是否要给考生发统一的笔墨?天幕里有人在文具上做手脚......”朱元璋不耐烦地挥手:“就这么办!从今天起,科举的每样东西都得经过朕亲自查验!”
永乐位面
朱棣死死盯着天幕中转动的誊录机,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案:“郑和!你下次出海,给朕带二十个懂这机器的洋人回来!”郑和连忙应下:“臣遵命!回来路上就安排工匠跟着学习。”
解缙凑上前:“陛下,咱仿制的机器得加个编号系统,每道工序都记清楚,出了事能查到人。”姚广孝却皱眉:“陛下,机器虽好,但人心难测。建议考试前让考生立血书,发誓不作弊。”
内阁首辅夏原吉推了推算盘:“陛下,仿制机器开销不小,不如让富户捐钱,给他们子孙考试加分?”朱棣沉思片刻:“准了!但加分不能超过十分,免得坏了公平。”
宣德位面
朱瞻基气得把蛐蛐罐摔在地上:“杨爱卿!百年后的科举比我的蛐蛐斗场还乱!”杨士奇擦着冷汗:“陛下息怒,老臣建议恢复‘糊名法’,把考生名字盖住。”
于谦举着奏折上前:“臣提议让考生互相监督,举报属实的,直接给功名!”杨溥则发愁:“可这样考场不得打起来?要不再设个调解官?”
朱瞻基烦躁地摆摆手:“都试试!再让京城的地痞混混都去当协警,看谁敢在考场闹事!”一旁的小太监小心翼翼插话:“陛下,要不要在考场外放几个大鼓?有人作弊就敲鼓示众?”朱瞻基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
嘉靖位面
朱厚熜看完天幕,转头问严嵩:“严卿,龙虎山的道士能不能算出谁会作弊?”严嵩立刻谄媚:“陛下圣明!臣这就去请天师,让他开坛做法,保我朝科举清明!”
戚继光皱着眉说:“末将觉得还是得靠实在办法,比如给每个考生发特制的纸,上面印暗纹,一造假就能看出来。”胡宗宪补充:“再在墨水里加特殊香料,不同考场用不同味道,作弊卷子一闻便知!”
郑以伟急得直跺脚:“成何体统!科举乃圣人之法,怎能搞这些奇技淫巧!”朱厚熜一甩袖子:“够了!都按戚继光说的办,道士也得去!双管齐下!”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完天幕,拉着张居正的袖子:“张先生,快说说咱怎么学他们?”张居正展开图纸:“陛下,设个‘科举监察院’,专门查舞弊。再搞个匿名举报箱,谁都能投信。”
高拱一拍桌子:“谁敢作弊,就把他的名字、罪行刻在京城的耻辱柱上,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王崇古笑着说:“这招好!俺答汗那边知道了,估计也得跟着学。”
礼部尚书突然插话:“陛下,是否要办个‘科举开放日’,让百姓进考场参观?这样能堵住悠悠众口。”朱载坖大笑:“好!就这么干!再让戏班编个科举反腐的戏,到处演!”
【立冬,北风裹挟着细雪席卷京城。朱由检微服私访,见寻常百姓家中仅靠破旧火盆取暖,老幼冻得瑟瑟发抖,连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回宫后,他将冻裂的砚台砸在龙案上:“北方苦寒之地,百姓竟如此挨冻?工部、户部,五日内必须拿出取暖良策!”】
【早朝时,朝堂炸开了锅。】
【工部侍郎捧着《营造法式》颤声道:“陛下,古法制暖无非火炕、火盆,最多在墙壁夹层通烟道,但砖石导热慢,且费柴如金……”】
【户部尚书哭丧着脸:“国库空虚,连官仓的存炭都不够供应皇室,哪有余力接济百姓?”】
【“够了!”朱由检猛地起身,龙袍扫落奏章,“即刻成立‘暖冬监’,征召陶工、铁匠、烧炭户,朕要让每个百姓屋里都有暖意!”】
【暖冬监设在窑厂旁,工坊内热气与争吵声交织。老陶匠吴土根拍着粗陶火盆大骂:“火盆就该用黏土烧,掺沙子都算坏了规矩!改?除非我入土!”】
【西洋传教士龙华民展开铜管图纸,铜尺敲得木板咚咚响:“在欧洲,我们用铁皮卷成管道,烧火炉子的热气通过管道循环,整屋都能暖和。”】
【年轻的铁匠阿铁挠着头:“我寻思着,把火盆底改成镂空,
【首次试验在暴雪夜。龙华民的铁皮管道刚烧起火,接缝处就冒出滚滚浓烟;阿铁的镂空火盆倒是省炭,可热量全从底部散了,屋里还是冷得跺脚。吴土根举着传统陶盆冷笑:“洋玩意儿不中用,老祖宗的火盆至少能烤手!”】
【“再试!”朱由检裹着狐裘突然现身,睫毛上凝着白霜,“管道加密封胶,火盆加散热片,吴师傅……你的陶盆也该与时俱进!”】
【转机来自卖烧饼的刘大娘。“我烤饼的炉子,用泥糊成双层,中间隔空,保温又省柴。”她搓着冻红的手,“取暖的家什能不能也这么弄?”】
【龙华民眼睛一亮:“双层结构!在陶盆外再加一层,中间填充隔热的石棉!”】
【阿铁抡起铁锤:“我打个可折叠的铁架,架在火盆上烤衣服,一物两用!”】
【改良后的“双层暖陶盆”横空出世。内层烧炭,外层隔绝热量,顶部的铁架可烘干衣物;龙华民设计的“地龙循环炉”通过地下陶管输送热气,整间屋子暖如春日。】
【“真的不呛人了!”张老汉目瞪口呆地摸着温热的陶盆,“往年这时,我咳得整夜睡不着!”】
【但新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这铁架烤衣服是方便,可太占地方!”小户人家的李氏抱怨,“我们屋子巴掌大,哪搁得下?”】
【富商家的管家撇着嘴:“暖陶盆倒是实用,可灰头土脸的,与我家的檀木家具格格不入!”】
【匠人们再度各显神通。阿铁打造出“壁挂式暖衣架”,不用时可折叠贴墙;吴土根联合景德镇画师,在陶盆上绘出雪景寒梅;龙华民则将循环炉缩小,制成“便携暖脚箱”,塞进棉被里暖足正合适。】
【这场取暖革新迅速燎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