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一页(2 / 2)
当万历收到一大摞写满问题的纸笺时,脸上虽不动声色,心中却暗道一声侥幸。自己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如果不将这些商人所提问题都考虑清楚,以后这税,只怕还真难收到手。
眼下形势虽好,但自己打算收取商税的念头却暂时还不能让朝臣知晓,要知道大明工商手工业领域的利益纠葛极其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敏感。
而且大明政府一贯秉承的政治理念是不与民争利,臣子们有千万种理由阻扰自己的计划。
不得已,万历只好自己一个人琢磨这些问题,花了不少心思,才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初步答复。
然后万历让田四又拿着这些答复再去同商人们商讨,听取意见,反复修改,直到基本达成一致。
通过多个来回,万历逐渐认识到,大明的工商手工业看似发达,其实还是很脆弱的。
除了一些有官僚背景的豪商,如盐商、粮商、绸商等,绝大多数的工商业者的产业规模都很小,既算传承百年,也仅只是一个或几个家庭赖以糊口的营生而已。
一旦自己向社会投放大量科技知识,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估计对普通市民阶层的冲击会相当大,甚至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虽说阵痛是难免的,但任何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终归有限,如果操之过急,产生的副作用将难以被及时消化。
例如眼前这些制镜商人,他们都是靠着祖传的手艺吃饭,而当田四告诉他们,日后这些光学几何知识将向全社会普及,他们对此却浑浑噩噩,根本意识不到这代表着什么,都只一个劲纠结于那点子税收的事儿。
此时此刻,万历无法如后世的领导者那样,借助大量的社会调查统计数据来辅助自己作出决策。
那么他就不得不时时提醒自己,必须将每一步的举措都考虑得更加全面更加稳妥,要给世人留出一段缓冲适应期,让他们既能感受到危机与契机,也能有机会实现自我调整,及时跟进。
当万历守在书房中忙于闭门造车的时候,其他人也没闲着。
冯保见大臣们这么跪舔万岁爷,也不甘示弱,马上组织大量人手在太液池边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让那些世代栖息于此的蛇虫鼠蚁,乌龟王八顿时遭了秧。
而外廷的那些大佬当然不会只知巴结皇上,也不会像冯保这般瞎折腾,他们还有正事要忙。
既然梁梦龙已接任吏部尚书,那么兵部尚书的位子便空了出来,由此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你争我夺。
兵部掌管全国卫所军官的选拔、除授、训练以及军队物质的统筹分配,大明用来养军队的钱粮,一直都是朝廷财政支出的大头,这其中的油水不知有多厚,所以兵部尚书一职,从来都为各方势力所看重。
一干候选人中,吴兑的呼声遥遥领先,顺利接任兵部尚书。但吴兑一动,蓟辽总督的位子便又腾了出来。
而且吴兑也是张居正的旧党,对于张四维来说,这又是在给对方增添羽翼。但他眼下也是无可奈何,只得退而求其次,举荐与自己相善的兵部左侍郎王遴协理京师戎政,统辖五军,神枢和神机三大营。
京师防务这一块相对独立,张四维此举实际上还是希望为自己在军事方面保留一定的话语权。
张居正的旧党马上针锋相对,推举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贾应元为兵部左侍郎,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周咏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这下好,挂着兵部左侍郎官衔的官员一下便出了三个。经过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腾挪后,排名靠前的王遴再获提拔,出任南京兵部尚书,直接被挤出了权力核心。
而排名靠后的周咏,则被留在辽东,接任蓟辽总督。而真正领兵部左侍郎实职的,也从王遴变成了贾应元。
这一个回合,又以张四维一方的重大失利而告终。
</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