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徐州之战(304)(2 / 2)
“继续侦查,只要有机会务必把这支曹军的底细查探出来。”刘澜下达了命令,必须要搞清楚敌将到底是夏侯渊还是夏侯惇,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敌军的情况,如果是夏侯渊的话,那么夏侯惇现在又在哪里,如果是夏侯惇的虎,他们就可以正常撤退,不必提心吊胆。
“诺。”
赵庶离开了,他一句想好了,这次回去之后就把斥候铺展,尽量延伸下去,把搜索面积扩大了,当然还得再派人查曹操处,若能在曹操身边找到蛛丝马迹,那么这支夏侯的部队也就能够水落石出了,而如果曹操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这支部队十有丑却一直按兵不动,这个情况太不正常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按兵不动的,所以我害怕的情况是夏侯惇的部队一开始并不会出现,但如果在得到曹操的消息之后,确定了他们的距离之时,再突然说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可就防不胜防了。”
现在夏侯惇杀出来,不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威胁,可如果部队陆续通过,夏侯惇突然杀出截断了后部,那就是致命一击了,那个时候如果文丑和曹操再一道杀来,双鬼拍门,就算是摄山营杀回来也没多少胜算。”
“可我们不能就这么一直按兵不动啊,必须要有所行动,。”赵云有些急。
“退,让云长继续退,不过却是假退,什么时候等我们过了下邳,什么时候再真退不迟!”
刘澜必须要冒险,但这更像是孤注一掷,只要夏侯惇敢冒头,那就不是他们消灭我们,而是徐州军消灭夏侯惇。
~~~~~~~~~~~~~~~
文丑的部队按照约定出发了,而在邺城,袁绍和他的谋主们,正在密切关注着徐州之战,自召回高览之后,袁绍已经与各大谋主连着商量了三日徐州之战的局势,为此他甚至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邺侯的事情。
但明眼人都明白,袁绍就是想借着徐州之战来分散一些人的注意力,这些人是谁不言而喻,就是那些顽固的世家以及支持嫡子的势力,但因为高览被他召回,却把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一下子都吸引到了徐州战场,一夜之间好像邺侯的事情便再无人问津了。
袁绍转移视线的能力还是相当厉害的,这一且并不是像外界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与其说高览是因为文丑击退关羽而被的弹劾召回,还不如说着是因为颜良通过他的弹劾而顺势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分散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把袁尚成为邺侯这件事坐实了。
其实这件事坐实不坐实已经无法改变了,可是背后的坐实却几乎等同于出任世子,这件事坐实了,就算袁绍没有任命,也无人能够改变。
可是他的期待太过美好,没有人会忽略世子之位,比起徐州之战对于世家们,世子之位远远重于徐州之战,他的美好设想,甚至是牺牲了高览而保全三子的计划最终落空了,而且连他最信任的谋主,也重视的谋士沮授都公开进行反对,这让袁绍大为恼火,生气的袁绍为此开始有一疏远他,但沮授的一句话却说的不假,他现在这样急切的任免世子,完全是让他们兄弟三人反目,现在大将军再世时,他们兄弟三人可能会做到相亲相爱,最少表面会做到,可是大将军百年之后呢,他们兄弟三人,谁来约束,难道大将军就真忍心看到日后他们三兄弟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吗?
是兄弟阋墙还是兄弟阋于墙?
大将军在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前,世子之位只能暂缓,沮授这人虽然也是心直口快之人,但他是非常有分寸的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把他逼到绝路,他是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而且最让他吃惊的一句话,还是关羽兄弟相争,他们兄弟三人,以大将军为表率,可大将军与袁术的兄弟相争世人皆知,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但却会对他们起到一个非常不好的表率作用,因为等他们大权在握时,也一定会像您和袁术一样,去斗争。
虽然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但他和袁术终归都是袁逢之子,他们兄弟之间现在的争斗,甚至为此不惜杀害自己的族人,这样的头已经开了,他们兄弟日后是肯定要效仿的,所以要么三兄弟之战只留一人,要么就彻底解决好世子的人选。
虽然袁绍更喜欢袁尚,可他们三个孩子终归都是他的儿子,就算袁绍再喜欢袁尚,他也不希望手足相残的情况发生。</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