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徐州之战(247)(2 / 2)
可换个角度想想,难选又如何,这几人本来就都是他的文胆,为什么一定要分出一个高低来呢,就算是让刘澜去选他帐下的武将,难道他就能说出来?
当然如果只是选一个心目中的位置,那自然谁都可以,可如果是公布那他是绝对不会做出选择的,就好像如果让他选择许都的文心,他会选择郭嘉,而不是荀彧这个道理一样简单。
这次夏侯渊立下了大功,曹操甚至一度萌生就算是放跑了张辽又何妨的想法,毕竟鹰隼这个建议太过重要了,这就等于掐断了刘澜的情报源,日后啊他刘澜也只有焦急了。
~~~~~~~~~~~~~
清晨,前往下邳的徐庶接到了刘澜传来的书信,这是半个月内刘澜第一封书信,虽然不清楚内容,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份信的内容一定十分重要。
这是他的感觉,不然的话刘澜绝不会给他传书,道理很简单,不然他现在一定是留在吕县而不是撤到下邳。
果不其然,信中的内容说的是张绣派人前来的事情,而且刘澜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给予他粮食,虽然刘澜觉得这让他如同冤大头一样,可是就像他猜的那样,张绣就是笃定了这一点才会派人来见他。
刘澜心中洋洋洒洒足足写了上千字,徐庶看得出他很矛盾,所以这封信应该是想听听他的看法,徐庶陷入了思考,尽管他也不赞成,可是仔细想想的话,三万石粮食如果能让曹操后方乱起来的话,绝对值得一试。
当然既然要利用,就必须要提出一些要求,像主公这样毫无条件的赠予,最后能不能收到效果要打上一个问号。
徐庶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交给使者,其实与张绣联盟谁都不可能改变,刘澜给他传书,其实就是想听听他的想法如此而已,把书信交给信使带走之后,其实徐庶在笑已经待了有半个多月了,按照行程他又要上路了。
和从徐州郡县来的人不同,他没有什么细软带,就是随身几件衣服,所以就这样一直拖着没走。
这半个月的时间,徐庶先是把有病在身的陈元龙送走,而昨日又把陈宫送走,现在的下邳,真正又分量的人物全部走光了,前往了广陵,而他也要在明天启程。
一夜过去,徐庶坐进了马车,开始南撤,这一路来他一直盯着一副地图查看,这是陈登几个月来的辛苦,结果都白费了,运河,刘澜沟通徐州南北的一个妙想,结果却因为陈登的病倒和撤离徐州而被迫取消。
如果这一举措施行,那么将徐州的汶水与广陵连通,他们此行可能坐船连三日都用不了就能安全抵达目的地。
这一路上,时间太漫长了,徐庶就这样观赏着沿途风景,可他的心中却一直想着徐州之战。这一仗从头到尾刘澜就从未想过与敌人证明交战,但并不等于他真的打算放弃这一战了,他始终都在等待着时机,只不过敌人一直没让他得逞。
这样也好,反正主公并不愿意与他们交战,只是这样放弃了徐州多少会让人心有不甘,尤其想到就这样退回秣陵,这样的想法就更深了。
天寒地冻,车夫驾车是件苦差事,当然他在车中也不好过,虽然披着裘袍,可寒风还是往脖颈里窜,如果能点一盆炭火,烤着火就舒服了。
就这样马车一路向南,走了数日之后,终于抵达了高邮,到了这里,也就等于安全抵达了广陵,他们算是平安了,可是刘澜那里反而开始让他揪心起来。
徐庶下意识的看向南方,也不知道他那边的情况如何了,一言不发,许久之后,进入了城中,城中碰到了熟人,郑小同。
一位这么场时间该离开的官吏都离开了,没想到南下的官员里现在留在居然还留着他一个人没走。
这小子虽然年轻,但对战事却格外热衷,一听说他到了,就迫不及待的来见他,打听前线的战事,可他又能有什么有用的消息告诉他,就算有那也是从内卫处得知,处于保密也得对其隐瞒,支支吾吾瞒了过去,当然了郑小同可不迂腐,徐庶说他不知道他当然能想到是怎么回事,既然问不出来也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二人随便闲聊一些,说实话他和徐庶其实并没有多少交情,聊也只是闲聊,可让徐庶万万没想到的是郑小同闲聊了几句之后开口就问:“主公这次是彻底打算退出徐州了,你说我们还有没有杀回来的那一天?”
这话很敏感,徐州人人都看得清楚,可绝不会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徐庶忍不住笑了起来,道:“这番话你不该问我,当时在吕县的时候你就应该问主公,我想只有他能回答你这个问题。”</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