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徐州之战(244)(2 / 2)
徐盛大声喊道,这件事太不正常了,怎么可能说消失就消失呢,空荡荡的旷野,也没什么障碍物躲避,就好像是障眼法似的,看得有些吓人:“传令下去,小心戒备。”
这等离奇的事情,他必须要跟张辽商议一下,可还没等他返回中军,张辽已经赶了过来,因为曹军退的奇怪,徐盛甚至都不敢贸然让部队打扫战场,张辽在他的陪同下,借着丑前来的目的落空了,文丑根本就不在乎高夔的死活,而高夔也非常聪明,在关羽攻城的一刻他就弃城逃了,带了不到一百人撤回了即丘,面对这样的形式,关羽和黄忠必须得考虑正面与文丑对决了。
到了这个时候,文丑是不大可能撤退了,不然的话不就等于告诉袁绍高览的选择才是正确的,所以他开始对即丘进行布防,不敢说固若金汤吧,最少能够保证关羽只要敢来,就绝不会让他吃到好果子。
即丘的防守固若金汤,斥候仔细观察着所看到的一切,回来之后一五一十告诉了关羽,后者开始攻防推演,这是每发起攻势前他必须要做的事情,看着对手黄忠处旌旗招展,人马如同牛毛,关羽试探性的进攻几次之后不得不被迫后撤,再一次返回开城。
攻防推演并不是战争,但是他会对战争提供参考,而黄忠和文丑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最少在关羽眼中,文丑远不如黄忠,可是如果在攻守推演之上无法战胜黄忠的话,那么在真实的战场上,十有丑的存在,他与主公被分割,到时候只要冀州与兖州通力合作,先解决其中一面,他们都必死无疑。
因为攻守推演的不利局面,一瞬间让关羽想到了许多不敢想象的可怕后果,而对于此刻举棋不定的关羽,可能黄忠最为清楚他的顾虑到底是哪些,可是他也无能为力,他也清楚他们此刻急于夺回即丘击败文丑的重要性,可是他不能放水,哪怕他把失败做得看起来非常具有偶然性,可这终归只是攻守推演,既然是攻守推演,那就允许复盘,甚至是直接回到偶然性之前的局面下,低级的错误不再犯,那关羽又要靠怎样的部署来赢得胜利呢?
最后关羽不顾一切发起了一回猛攻,最终在黄忠的算计之下大败,并且这一仗顺势极为惨重,三万多人的部队被消灭了两万多,而琅琊军则全军覆没,包括黄忠和徐方全部阵亡,而且这还是在夏侯惇和曹操没有抵达之前,虽然推演到此结束了,可是曹操和夏侯惇已经在黄忠的指挥下离开城不到三天时间,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他已经没有了活路,而主公刘澜一旦支援而来,同样有来无回。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关羽完全没有了继续推演下去的信心,就连倒回去重新复盘,取消那次冒失的进攻都没有了兴趣,因为他知道,结果都一样,因为他的思路已经被固定住了,接下来不管如何变,都不会改变失败的命运,想要最终取得胜利,首先他就必须要改变思路,改变那个在他脑子里出现了无数次的念头,因为这个念头在攻守推演中已经被证明是一次冒险,结局就是全军覆没。
现在他要改变思路,甚至是打破常规,只有这样,可能才会取得对文丑最后的胜利。
但是就在他想着如何改变对文丑的作战计划时,刘澜的飞鸽传书到了,一个让他恐怕害怕的消息,虽然主公没有对她下达死命令,可是消灭文丑与退回丰县的命令并没有任何区别,他的处境变得越发困难,可他也清楚,现在不仅是他的处境危险,而是整个徐州都这样,如果他的处境都是危险的话,那么主公又该怎么说?
而且在刘澜的书信中,一个消息让他彻底失控,那就是曹操已经进入了徐州,这个消息或者说这个结果甚至比黄忠在推演时还得都要早,这一消息让他心中开始有些惊恐起来,接下来曹操会如何抉择,是来琅琊还是去丰县,是与文丑联合与他作战,还是与丰县的主公直接对决?
不管结果如何,他的选择都会是对徐州本来就不太有利的局势一次重重的打击,如主公所言,徐州已经到了绝境,是走向光明还是黑暗,他们已经失去了主动权,最少现在是这样,除非你现在带兵返回丰县,而且是尽快返回。
关羽终于深深体会到了主公战时为何要弃青州了,如果现在不是在徐州而是一开始就让青州军在青州与袁绍作战,现在的局面可能更糟糕,最少主公所在的丰县是没有任何能力抵挡曹操和高览的联军的。
但就算现在虽然看起来还有一战的可能,但是局势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继续作战下去,有反败为胜的希望吗?有的话,又有几成?以他们的情况,积蓄多年的家底,比不上袁绍一年的开支,这就是差距,不是想弥补就能弥补的。
除非给他们同样几十万的冀州户籍和耕地,不然的话就别想着追平差距,但这一点刘澜是不赞同的,他们与冀州的差距,以古人的眼光来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你在进步发展的同时,人家也在进步也在发展,但是别忘了,南方那可是一大片未开发的宝藏,虽然那里可能不会像冀州幽州出产优秀的士兵,可是就钱粮来说,那里迟早有一日是可要迎头赶上冀州甚至超越冀州的。
而刘澜现在缺少的,说白了和曹操一样,人口,大量的人口!</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