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徐州之战(80)(2 / 2)

加入书签

士兵们有了追求有了梦想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牺牲奉献精神便很好展开,士兵们敢玩命,再加又是张飞的人马,更恐怖了。

“进攻,进攻!”

面对已结阵以待的徐州军,曹仁只能更加不顾一切的命令部队对他们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然而这样的进攻却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徐州军将他们的攻势一波接一波的挡下,一切并没有按照曹仁的预计发展,反而朝着宗寇和张萍的计划进行着,主动进攻与曹军拼消耗,是肯定不成的,刚才的交战已经说明了一切,可要是防御,等着敌军来攻的话,那么精锐的徐州军绝不会被任何人轻易击败,他们的战斗力远看去恐怖得多。

宗寇和张勋喜逐颜开,张飞将军在寿春军那里取得了那么大的优势,在加可能会有援军到来的心里暗示,他们现在巴不得这样和曹仁以及他的徐州军在这里一直僵持下去呢,一旦张将军击退了寿春军甚至是关将军抵达,曹军必败无疑。

“徐州之战,结束了。”

虽然整个战斗来说,他们很危险,但是这场战斗如果一直这么耗下去的话,整个战局来说,第三次的徐州之战已经可以对外宣布了,他们再一次获胜,成功击退了三大诸侯的联军部队。

这可是无傲人的战绩啊,两人光是想想都有些激动。

“大军坚持住!”两人大吼一声,在刚才,两人还各种质疑着张飞将军,认为他没有选择撤退是很盲目的决定,但这一刻,他们却是无支持着张飞的决定,甚至在与曹军的作战,发现好像曹操也并没有多么厉害,无懈可击。

也许他是一个可敬的对手,但却并没有一口气吃掉他们的胃口,如果贪心不足,那么最后很可能会变成蛇吞象,到时候倒霉的只会是他自己,甚至结局会变得更糟糕。

但是二人发现,太低估曹仁了,不得不说与曹仁起来,他二人还是显得太过稚嫩了,虽然这几年参加的战斗很多,经验也颇为丰富,但是遇到的对手不一样,以前的对手,哪有曹仁这样的?远表面可怕的多。

“下令部队结密集防守方阵,抵御曹军进攻。”

曹军在正面进攻受阻之后,改成了夹击,又变成了三面进攻,在宗寇和张萍以为敌将很快会不顾一切下令四面合围的一刻,却始终没有等到这样的局面发生。

曾几何时,在徐州很多人都坚信,他们只有袁绍,可是在这样几乎一致的声音之下,却又有那么几道不同的声音响彻,最大的敌人是名不见经传的曹操,很多人对当时还在吕布压制下的曹操不屑一顾,认为这简直是说疯话,可他们永远也不会知晓,对这话始终深信不疑的那个人,反而是刘澜。

或者说,正是刘澜的原因,所以才有人去关注曹操,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于张飞,敌人如何他没多大的兴趣,可对于他帐下的两员大将,却肯定不会像他那样,做过一番研究,最初确实也没人当回事,可随着曹操才是最大的敌人的风声传出来之后,再加夺兖州迎献帝,种种高光表现,可以说彻底进入了众人眼。

但在这时,很多人对最大的威胁是曹操,更多的原因在与两家地理较近的原因,这样的情况无所厚非,毕竟曹操当年可是让徐州损失惨重的,很多徐州官吏都记忆犹新,这个说法甚嚣尘,不管曹操最后会不会对徐州构成危险,但有一点却不得不否认,他能让徐州的官员更齐心协力来帮助刘澜。

这也是为何刘澜迁移郡治受到的阻力并不算达的原因,如果徐州的士卒当时出来反对的话,那么刘澜迁徙秣陵的事情,最少不可能提前达成。

但算是这个时候,更多人也只是把曹操当做只是对徐州危险最大,对真正的威胁还是袁绍,可是在一些人兖州,曹操的威胁肯定袁绍大。

这些人有张飞有关羽,因为他们对袁绍了解,同时对曹操也很清楚,自然明白他远袁绍更难对付,而张飞则不止一次对宗寇和张萍讲诉着当年讨董时的情况,谈论着他对曹操的感受,正是在这些言谈之,他们对曹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许还不够直观,但无疑曹操的分量已经变得和袁绍一样举足轻重了。

而现在,当遇到曹仁和他的兖州军后,他二人才彻底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张将军对曹操推崇备至了,他们与冀州军交过手,之所以说他们有威胁,是因为人家有钱粮兵又多,可曹军却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部队,但却有着不输于徐州的精锐士兵,与这样的强敌作战,是他们头一回。

一次徐方的琅琊军和太史慈的部队被夏侯惇击败,很多人没当回事,只觉得那都不算在徐州军的正规部队的序列里,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输给了曹操,也带兵不了什么,但现在他二人不得不承认,曹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太史慈和徐方败给他们,一点也不冤枉。

看着再一次进攻过来的曹军,两人让部队不要有任何的放松,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很多士兵被他们的箭矢集倒下,还有着许多士兵则在他们冲击下被刺而亡。

可是这种局面也到此为止了。

面对这样一个坚固的堡垒阵型,曹仁是真的有点绝望了,弓箭手射不乱他们,步兵又冲不垮,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数以千计的伤亡代价,最后却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曹仁眉头紧皱着,难道真的非得让他亲自率军冲锋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