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徐州之战(22)(2 / 2)
~~~~~~~~~~~~~~
徐州城内,刘澜回来的七天后,徐庶再一次出现在刘澜面前,他们的命令已经传给了阎柔,好在及时,在高密城破的第二日,阎柔率领着黄县愿意离开的官吏士兵齐齐远避辽东,这是一次胜利的逃亡,保住了这些年阎柔在东莱培养的各类人才。
阎柔到了辽东,闫志却到了徐州,两兄弟多年之后,没能见一面,而在此时,闫志这位曾经的刘澜亲兵统领,现在的辽东副都督则坐在了刘澜的下手。
他今年也不过二十出头,十二三岁时跟着刘澜,十八岁成了徐晃的副将,少年得志,但他确实有这个能耐,在辽东谁不知晓闫志的大名,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在辽东,现在的闫志完全是和张飞赵云一样的将领,再不济,也能与张颌许褚平起平坐,这话不假,闫志的能力和能耐,没人敢否认这一点,算是当辽东都督,也不在话下,不过谁让他头有着徐晃这座大山呢,有他在,他只能是副职。
二十五岁的闫志早没有了少年时的虎头虎脑,脸颊和他大哥一样清瘦,穿着战甲手捧金盔,胡子自及冠的时候留起来了,山羊须,和徐庶的长短差不离。眼前的闫志,让刘澜恍惚,一次见他,还是五年前冠礼之后来徐州述职,那年是他刚入徐州的第一年,少年还很稚嫩,可五年不见,这小子已经变成了黑小伙,不过举止嘛,终于有些大将的风度了,很是从容有度。
刘澜笑了笑,道:“很不错吗,看来现在拉出来也能独当一面了。”对于闫志突然到来,刘澜也有些出乎意料:“你此次到徐,有什么事吗?”
“主公。”闫志是刘澜旧部,更是他的亲兵,从十二岁跟着刘澜,几乎被他当做弟弟甚至是儿子对待,刘澜对他的感情是其他人无法拟的,有多少次,刘澜想要把他调到徐州来,可征求他的意见,都被他拒绝了,说什么也要留在辽东,说实话,在刘澜帐下,敢直接拒绝刘澜的除了兖州还真没第二个人了。
“主公,末将到此,是关于三韩的一些消息,田豫哪里有些麻烦,可因为徐州之战,都督现在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支援田豫,还是远袭右北平。”
刘澜听到田豫的时候,不由动容,公孙瓒之子公孙覃如今在秣陵安顿了下来,可是田豫却去了辽东,而他主要负责的是高句丽,不过最近三韩哪里的部落野民出现了一些袭击郡县的情况,田豫率兵镇压,不过三韩的辰王却居然与田豫大战,最后被田豫大败之后更是抓住了辰王。
可在对于处理辰王时,田豫犯难了,如果杀了辰王,又怕引起三韩更大的抵抗,如果放了辰王,又害怕他们一旦离开,三韩再次袭扰汉民,田豫只得向徐晃汇报,让他做出决定,而这时候徐州之战的消息传来,徐晃以大局为重,下令田豫放了那辰王,可田豫刚离开马韩,辰王便又反了。
田豫杀了回去,再次捉了辰王,直接砍了辰王,可是如果现在一旦离开的话,待三韩再立新的辰王,必定又要与我们作对,所以徐晃都督这才派末将前来,想听听主公的建议。
刘澜还真没想到,麻烦居然会是棒子,这时代的棒子,和野人差不多,这些野蛮人完全不堪一击,他们到底是如何会突然胆大妄为到敢袭扰乐浪郡的汉民呢?刘澜怪,要知道在田豫到辽东之后,还传来消息说三韩辰国想归附我大汉的消息,为此刘澜甚至都开始考虑将乐浪郡一分为二,分出一个带方郡,将辰国囊括进来的打算,只是碍于各种因素没有这么做罢了。
而这事一拖再拖之后,居然发生了现在的麻烦,而看闫志的反应,这事甚至不会简单完结,甚至可以说是棒子千万百计的想要他们来攻打,甚至占领辰国,他都怀疑,这是棒子为了成为大汉一郡,而故意为之,如果这事儿真是他想的这样,那棒子他妈的也着实够贱的。
“给我说说这帮棒子的具体情况吧。”刘澜虽然没跟棒子打过交道,甚至对他们的了解也很少,所以在知晓了棒子的诡计之后,他得先听听现在棒子的情况到底如何再做决定,毕竟不能让棒子拖累了辽东的兵力啊。
“启禀主公,这辰国与我大汉渊源颇深,三韩之实力最庞大的乃马韩,而马韩又是周朝箕子南迁的遗民与古辰国的居民融合而成的,而弁韩和辰韩则都是都是“古之辰国”的居民,也是现在的“三韩”之地都是古之“辰国”之地。
刘澜听后,心说,三韩之,弁韩和辰韩都是韩国人,而马韩则是箕子后人的后代?点头对闫志道:“说说马韩,还有辰王。”
“诺。”
“三韩之,以马韩最大,因此三韩部落推选马韩人为“辰王”,这“辰王”实即马韩王,取“辰”名,是因为此地为“古之辰国”之地;“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是指马韩建都于目支国,马韩王(即“辰王”)是三韩部落联盟的盟主。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尽王三韩之地,也是说,除了马韩的酋长是由马韩人充当外,其他二韩弁韩和辰韩的王也是由马韩人充当。
“也是说出了辰王是马韩我大汉后裔为王,其他二韩也都只能是马韩人为王?”
“正是如此。”
“这件事,需要从长考虑。”刘澜发掘事情果然不是那么简单了,虽然这个时代国家观念不强,箕子后裔未必会认同汉人的身份,但有一点则是他们所看重的,明的进程,这时候的三韩还是奴隶制时期,要进入封建,不知还要几百几千年,如果他们占据了三韩,岂不是要加速三韩棒子的明进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