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章 黄浦江面的浮油虹影(1 / 2)

加入书签

黄浦江的暮色总是带着几分诡异的绚烂,油污在水面上泛着斑斓的虹,像是有人将硫磺岛的瓷片、仁川的菌雾、琉球的星砂统统碾碎,毫不留情地泼进这浑浊的江水。那些色彩交织在一起,时而幻化成奈良焦鹿的断角,带着几分凄凉;时而聚作父岛食人军官的狞笑,狰狞而又恐怖;最后,竟凝成一袭月白旗袍的残影,随浪碎成万千片苏绣牡丹,在水面上漂浮,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王越倚在外滩残破的铁栏上,目光怔怔地望着江面浮动的七彩斑纹。他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江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吹乱了他的头发,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复杂情绪。这里的每一寸江水,每一片油污,都像是历史的印记,刻着太多的伤痛与无奈。

老金蹲在码头石阶上,手中的刺刀在青苔下用力刮蹭着,发出刺耳的声响。他的眼神专注而又凝重,仿佛在追寻着历史的痕迹。\"民国二十六年冬,你父亲带宪兵队在这阻过日军汽艇。\"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重的回忆。刀尖突然挑起一块锈蚀的怀表,表链上还缠着半截旗袍盘扣,秒针永远停在了南京沦陷那日的 11 时 25 分,仿佛时间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将那段惨痛的历史永远封存。

王越闻言,心中一震,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老金手中的怀表。那锈迹斑斑的表壳,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战火与硝烟。他缓缓走近,蹲下身来,伸手轻轻触碰那半截旗袍盘扣,指尖传来的触感粗糙而又冰冷,仿佛触碰到了母亲的体温,又仿佛触碰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江风突然加大,卷起一张破报纸,在空中飞舞。王越下意识地伸手抓去,展开一看,竟是母亲登台唱《穆桂英挂帅》的旧照。照片中的母亲,身着华丽的戏服,眼神坚定而又自信,仿佛在舞台上绽放着无尽的光芒。然而,照片背面的血字却让他心头一紧:\"衣柜第三层暗格\",血字边缘还黏着一颗琉球贝壳,螺纹间塞着哈尔滨平房区的冰库密码。

他猛地回头,望向江心,只见浮着半截朽木船板,板上钉着件眼熟的月白旗袍,下摆缺的那片牡丹花瓣正被鱼群撕咬。那旗袍的样式、花纹,与记忆中母亲的旗袍竟是如此相似,仿佛母亲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眼前,却又如此虚幻,如此遥不可及。

\"少帅!这水里……\" 老金的惊呼被汽笛声淹没。王越心中一惊,扑向江边,只见浑浊的浪沫中浮出三百张面孔:仁川慰安妇的泪眼、琉球渔女染血的唇角、南洋机工白骨森森的指节…… 每张脸都裹着油污虹膜,直勾勾望向十六铺码头方向,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冤屈与仇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