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章 龙气初动,帝心微澜(1 / 2)

加入书签

汴梁。

夜已深,朱元璋却毫无睡意。他屏退了所有内侍,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桌案上,那枚墨黑色的“龙气感应令”静静躺着,在烛光下泛着幽沉的光泽。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令牌,那股冰凉而奇异的触感再次传来。他闭上眼,按照程宇所说,尝试着将自己体内那股若有若无的“龙气”引导向令牌。

起初并无太大反应,但朱元璋并不气馁。他乃九五之尊,意志何等坚定。一遍,两遍……不知过了多久,当他几乎要放弃时,丹田处那股潜藏的龙气猛地一跳,仿佛受到了某种召唤,一丝微弱的金芒自他眉心一闪而逝,主动向着手中的令牌流淌而去。

“嗡——”

令牌轻颤,表面的暗纹陡然亮了起来,不再是之前那种晦暗不明,而是透出一种纯粹的、带着威严的淡金色光芒。一股比先前在食仙居时更为清晰、更为磅礴的吸力自令牌中传来。

朱元璋只觉得浑身一震,仿佛有什么无形的枷锁被打开了。他清晰地“看”到,一道虚幻的、淡金色的龙影自令牌中缓缓升腾而起,与他自身那微弱的龙气瞬间交融。

下一刻,他的视野豁然开朗!

不再是模糊的感知,而是如同亲眼所见。他“看”到了,在大明广袤的疆土之上,一条沉睡的、巨大的金色龙脉,横亘九州。汴梁、应天、北平……一个个重要的城池节点,如同龙脉上的明珠,闪耀着或强或弱的光芒。他甚至能感觉到,随着明军的节节胜利,北方的龙气正在逐渐汇聚、凝实,汇入这条主龙脉之中。

而他自己,仿佛成了这条龙脉的核心,每一次呼吸,都能牵动龙气的流转。

“这……便是大明的国运龙脉!”朱元璋心中激荡,这种掌控感,这种与整个国家命运相连的清晰感知,让他沉醉。他甚至能隐约察觉到,龙脉之中某些地方略显晦暗,某些节点运转不畅,这或许就是大明目前潜藏的隐患。

“好!好一个龙气感应令!”朱元璋睁开眼,眸中神光湛然,先前因观看“未来史书”而带来的疲惫与郁结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清明与自信。

他站起身,在殿内踱步。有了此令,他便能更精准地把握国运走向,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国策。那些“未来”的悲剧,或许……真的可以避免!

“来人!”他扬声道。

一名老太监躬身而入:“陛下有何吩咐?”

“将程真人所赠的饺子,取一份送至坤宁宫,再取一份送至东宫。”朱元璋吩咐道,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笑意,“让皇后和太子,也尝尝这仙家滋味。”

“奴婢遵旨。”

食仙居,后厨。

姜木兰与杨玉环相对而坐,面前的玉盘中,升龙饺子只剩下最后一两只。那琥珀色的三珍果酒,也已饮下小半杯。

酒不醉人,人自醉。或许是饺子的鲜美太过震撼,又或许是果酒的芬芳太过迷人,两女的脸颊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平日里清冷的姜木兰,此刻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这饺子……”杨玉环轻启朱唇,回味着那极致的鲜美,美眸中异彩连连,“当真是此生未尝之味。程郎的厨艺,真乃神乎其技。”

姜木兰微微颔首,她虽然不善言辞,但心中的震撼丝毫不比杨玉环少。她看着盘中那依旧散发着淡淡金光的饺子,轻声道:“食之,仿若脱胎换骨,周身通泰。这已非凡间食物。”

她想起了之前在凉亭中看到的朱元璋等人,那些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此刻却因为程宇的几道菜、几句话而情绪起伏。这种感觉,奇妙而又有些不真实。

杨玉环放下玉箸,端起酒杯,轻轻晃动着杯中琥珀色的酒液,目光透过厨房的窗棂,望向庭院中程宇的身影。他此刻正站在那片奇异的“垂钓之海”旁,似乎在尝试着什么。

“木兰姐姐,”杨玉环忽然开口,声音轻柔,“你说,程郎他……究竟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姜木兰也曾无数次问过自己。青梅竹马的记忆早已模糊,再次相遇,程宇带给她的,是接二连三的颠覆与震撼。她沉默片刻,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他似乎无所不能。”

杨玉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好奇,有敬佩,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倾慕。她幽幽一叹:“是啊,无所不能。连那大明太祖,在他面前,也得恭恭敬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