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3章 括地志大唐风华,跛足太子储位争?(2 / 2)

加入书签

“滚,给孤滚出去,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和于志宁他们都是一丘之貉,给孤滚。”

谁知魏叔玉不及没有害怕,反而站起身不卑不亢道:“臣这是为殿下考虑,还请殿下多加思索。”说完,施了一個礼,缓缓退下。

本来就生气的李承乾气到了极点,一脚将身前的几案踹翻,桌上的瓜果酒水洒了一地。

因为心情郁闷,所以这次宴会他叫来的几乎都是年轻一辈,本是为了抒发心中的苦闷。

谁知如今大唐官场谏诤成风,说起来就是从魏徵开始,因此其子有样学样,认为直言劝君,才是忠臣。

他们也没有想过,不是所有人都是李世民,这种直言不讳,毫不顾忌他人脸面的谏言,究竟适不适合李承乾这种性格的人。

乱发了一通脾气的李承乾慢慢冷静了下来,看着在场的东宫臣属,冷脸道:“若是以谏臣为目标的,都可以走了,之后孤不想再看到任何顶撞孤的言语。”

话落,场中又起身几个青年官员,躬身道:“殿下不分忠贞之言,非明君之象,望殿下好自为之。”

说完,都挥洒衣袖而去。

等到再也没有人起身,看着场中空了近乎一半的位置,李承乾突然感觉到害怕,瘫坐在位置上喃喃自语道:

“难道如今的大唐,谏诤如风到了这样的地步吗”

他不是政治小白,相反,他对朝政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将朝政放心的交给他。

他讨厌谏臣,不仅是从小那些谏臣动不动就当着他的面批评他的一些行为,让他当众下不来台。

知道这对于一个刚满十八的孩子伤害有多大吗

而且,他认为如今大唐的谏臣太多了,只是抨击朝政,指责皇帝,却对国家没有丝毫的建树。

在他的世界里,官员都应该如同已故的老师李纲、白定那种,行事如君子,温文尔雅,就算是看到不对的,也应该用别人能够接受的语言,去劝勉。

但那段快乐的时光一去不返,自从李纲、白定先后去世,母后也撒手人寰,他的身边尽是一些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样子的大臣。

他们无物不谏,更是无时无刻不谏,甚至以谏诤为乐,语言之激烈,让李承乾无法承受。

其中孔颖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初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

但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完全没有考虑到对李承乾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创伤。

特别是自从李承乾从马上掉下来,有了足疾,走路一瘸一拐,这在大唐这种当官都要看脸的时代,让他尤为敏感。

好在他的身边不全是于、张、孔这种谏臣,还有白宸、李百药、杜正伦、房玄龄这种儒臣,稍微温暖了他受伤的心灵。

虽然杜正伦因为向李承乾泄露了李世民交代他规劝太子的话,被贬谷州刺史。

但随着新生代的到来,李承乾终于不再是一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