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5章 石天王诸公劝进,三辞让夏国立鼎(2 / 2)

加入书签

十三名宗室重臣派出的使者,联合在朝的百余位大臣,在白翟从城外视察农稼回宫,路过城门时,在城门口伏地不起,请白翟晋位。

白翟在众目睽睽、万民注视之下,拒绝了他们的劝说:

“本王决议出兵河北,是为了救民于胡虏之下,吊民伐罪,绝没有贪图权位之念。

如今卿等如此逼宫,岂不是害本王之名,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孤

此事孤意已决,就此作罢。”

说完,白翟命令车架径直回宫,群臣赶紧让开道路,然后面面相觑。国相苏城笑着扶着自己的白须,对左右大臣道:

“王上已经想通了,只需要临门一脚,此事可成也。”

尚书令张野略微思索,也露出了笑容,旁人问原因,张野只是笑而不谈。

十二月十日

苏城携原氏族长原信、全氏族长全钟,前往平安公府,求见平安公,宗令、白院祭酒,已故白明靖王白焰堂兄,白氏中最年长者白灿。

在经过半日的交谈后,苏城三人面带笑容的出门。

十二月二十三日

白翟收到了白氏诸子,从各地联名上奏的劝进书,上面有整个白氏宗族,有神印白氏子一百三十五人的全部签名,哪怕是才出生的婴儿,也盖了脚印。

“我等白氏诸子,请家主晋位,以彰白氏之威,承先祖之志。”

接到这封劝进书后,白翟没有任何动作,更没有像之前一样,指使秘书省草拟谦虚诏书,而是当作没有收到。

十二月二十七日

白翟决定针对自己是否该晋位一事,前去祭祀历代先祖,求取先祖的回应。

十二月二十八日

白翟带着群臣,浩浩荡荡的抵达朝歌城外的祖陵,在祖陵入口的祭天台上,亲自焚烧了请求指示的祭文。

随后,白翟前往白庙,进行戒斋,期望得到祖先的启示。

咸和六年

正月一日

在白庙戒斋三日的白翟以及群臣,开始回到朝歌。

在白翟等人进入朝歌城后,满城的居民,都匍匐在大道两侧,山呼万岁,向白翟劝进。

民意代表,朝歌百姓推举的一名年过就是大儒,亲自拿着万民书,站在大道中央,白翟车架之前,朗读着《奏请白国王上践位登大宝,万民心愿书》:

此乃白国万民之意,也为天意,望王上明之、察之,草民刘元代笔。”

刘元在一旁一位年轻人的搀扶之下,想要大拜。

白翟连忙让人将其扶起来,亲自来到刘元面前,接过万民书,老泪,走上车架,俯看众人大声道:

“民意如此,天意如此,白翟,安敢不为,今日,我白翟,践位称制!!!”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连绵不绝,维系了数刻钟之久。

白翟车架直接变向,直入用以祭祀用的天坛。

到达天坛,早有准备好的侍者为白翟披上皇帝服饰,戴上十二珠流冕,一步一步登上天坛之上,足有百米之高。

看着坛下密密麻麻的将士、百姓、群臣,白翟从秘书令白济手中接过早已拟好的祭天行文。

手持祭文,大声朗诵道:

“皇帝臣翟,敢用玄牡,明告于皇皇后帝:汉帝稽协皇运,绍天明命,三复人间,以命翟曰:

‘昔者唐尧禅位虞舜,虞舜又以禅禹,迈德垂训,多历年载。暨汉德既衰,晋廷无道,以致中原失陷,胡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臣翟白氏之子,大禹之后,承先祖之德,继诸夏之厚,扫涤河北诸胡,护佑一方百姓。

今南面赵晋,一者胡虏,一者无道,窃取神州,毒害夏汉百姓,实乃无道君王,夷君伪朝。

翟本正朔,拨乱济民,开国建侯,宣礼明刑,廓清司、冀,苞怀幽、并,函夏兴仁,八紘同轨,遐迩驰义,祥瑞屡臻,天人协应,无思不服。

肆予宪章三后,用集大命于兹。’

翟惟德不嗣,辞不获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陪隶,暨于百蛮君长,佥曰:「皇天鉴下,求民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让所得距违。」

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翟虔奉皇运,畏天之威,敢不钦承休命,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以永答民望,敷佑万国。

惟明德是飨。”

朗诵完毕,白翟将祭文投入熊熊的鼎火之中,特制的祭文诏书,在大火的焚烧下,青烟笔直的插入云霄。

来到天坛边,面对着万民群臣,背后天罡之风呼呼作响,使得白翟衣摆不断涤荡。

“朕说:白氏承汉,大夏当立,今日起,朕建制曰‘夏’,建元‘泰康’,改朝歌为淇阳,立为国都,承运大夏!”

白翟说完,每一阶的武士都重复着白翟之话:

“建国大夏,建元泰康,立都淇阳,大夏国立!!!”

声音传到天坛之下的群臣万民耳中,皆拜俯道:

“吾皇万岁,大夏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泰康元年,正月一日,白氏立国大夏,称制建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