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5章 三年后的变化(二)(1 / 2)

加入书签

其次,给予农民一些特权,比如看病优先、享受教育补贴等,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此外,还选举出农民代表,让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

为了解决农民粮食销售的问题,大梁专门设立了农业部门,负责收购农民多余的粮食,并进行统一的储存和调配。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又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商业方面,大梁充分利用早已打通的丝绸之路,将梁国、宋等周边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各个国家。这些商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等,深受西方各国人民的喜爱。同时,大梁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梁国的钱庄开到了西方各个地方和国家,方便了贸易往来和资金流通。

然而,有些国家和组织并不遵守商业规则,妄图通过武力抢夺财物。面对这种情况,大梁的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由于无法抵挡财富的诱惑,已经有四个小国以及六伙沙盗被大梁的铁骑所摧毁,这也彰显了大梁在商业领域的威严和实力。

而在军事方面,由于有了充足的资金、粮草和工业作为坚实后盾,梁国的军队得以不断扩张规模并提升实力。在火器的研发领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及潘金莲偶尔的精妙指点,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功研制出了数款效果显着的火器。

这些火器不仅在技术上更为先进,而且在实战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梁国军队的战斗力,使其在战场上更具优势。

此外,通过与西域各国长期的战争洗礼,梁国军队还锤炼出了一批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将领。这些将领们在战争中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指挥才能,成为了梁国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然而,这种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长时间。梁国强大的商业行为以及其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使得宋金两国的市场逐渐被梁国的商品所占据。如今,不仅民间大量使用梁国的产品,就连皇宫内的许多物品也都产自梁国。

在宋国的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此忧心忡忡,纷纷进言。他们指出,国内市场已被梁国商品充斥,如果梁国突然中断供应,将会给国内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长此以往,国家的经济状况将陷入困境。

赵构聆听着大臣们的陈述,眉头紧紧皱起,陷入了深思。近年来,他几乎将大部分权力下放给了秦桧等一众大臣,如今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也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在沉默片刻后,赵构的目光缓缓扫过秦桧等人,似乎在期待他们能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下方掌管户部的大臣眼见局势如此,心中焦急万分,连忙趋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陛下,微臣以为梁国之商品固然精良,但长此以往,我国之经济恐将为其所制。

如此一来,那些依赖梁国商品过活的百姓,恐将难以自给自足啊!依微臣之见,倒不如先对梁国商品之入境加以限制,同时仿照梁国之先进模式,大力扶持本国商业之发展,如此方有望与之抗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